***在有成果的地方先拆解環境而非動作***
一個好的故事,最後要傳達的有四種:
1.讓對方加深理解
2.建立共同印象
3.讓對方理解做法
4.共同構思計畫與創意
作者給我們9個原則,讓我們清楚構築故事時,有哪些架構必須注意:
原則1 先區分題材,再創造故事
將想要傳達的題材以事件來區分,也就是掌握多個事件的組合形成有趣的故事故事並不是只有單一個事件,而是許多連續事件組成,發想時掌握連續的事件,就能夠自由的完成故事。
舉例來說:在檔期活動時,設定越多相關的活動,越能夠產生體驗感,也能夠吸引不同的受眾來參與活動;如果只設定一件事情、或設定多個不相關的活動,容易讓使用者停下腳步或失去最終的目標。
原則2 確定最終目的,再決定如何開頭
習慣用畫面當作結尾,傳達意義或描述未來想要實現的事如果是過去的故事,重點在於透過故事傳達什麼訊息;若是未來的故事,重點在於想實現什麼事情。
舉例來說:在做年度規劃時,一定會有承先啟後,要區分好不同的節點,才會讓故事有連續性、方便串連不同事件。最好的例子就是:「之前我們學到了…明年我們要實現…」
原則3 進入主題前,先了前情背景
明確呈現故事背景,再描述主題舞台,最後透過分割事件讓聽者融入情境舉例來說:惡化的事件陸續發生(背景),總合之後發現狀況變很差,要趕緊做改善(主題),透過條列項目逐漸改善變好(故事結尾)
原則4 別平鋪直述,用「逆向思考法」從結尾反推
從故事結尾開始反推各項行動結果,更符合現實狀況每個事件都是一環接著一環發生,如果從頭開始思考,容易讓行程因為突發事件而變得不可控制而讓時程延宕,並且容易「畫大餅」
舉例來說:在料理的過程,按照食譜往下做時,當有意外發生時往往不好控制;不如先想想每個步驟會看到什麼「畫面」,就會更容易得到好的餐點;記得設定立即停損點,例如:鍋子起火時先關火!
原則5 思考結局將獲得哪些有形或無形成果
無論採取何種行動,都會產生某些成果,這些成果都是價值透過某項行動產生某些成果,並以這些成果作為基礎,繼續下一個行動;所以為了讓最終成果發生,必須先讓先前的幾個事件都發生成果,並且逐步修正
舉例來說:對於企業的中長期目標,會是由短期的週、月、季目標先完成,並逐步修正成果直到達成年度目標;學習廣告操作也是同樣的方式,先試著投放三天,取得成果後再逐步修正。
原則6 讓主角遇到困難並提出對策,創造高潮迭起
「預估」未來可能產生的困難點,也就是可預見的意料之外將焦點放在執行上可能會產生的困難點就好,如果是沒有辦法想像的事件,可以注意複雜度較高的地方、或是自己沒有辦法掌握的地方,拆分誰/工具能夠協助你
舉例來說:對於未來可能擁有的經濟狀況,先設定好富有/貧窮(當然不是因為玩樂而變得貧窮的狀況),再設定對應的方法以及執行項目。
原則7 別複雜,按照時間順序娓娓道來整個事件
按照主角的認識程度排序後,再依照先發生什麼成果、接著會發生什麼來描述在商業的世界中運用故事時,很容易產生混亂,要避免太複雜的故事或進展、以及持續使用同一技巧,讓對方願意接受並且容易理解。
舉例來說:規劃一個檔期活動時,先從對方的現狀(例如熱門商品、檔期商品、新產品)對消費者吸引的點,接續到這個檔期活動可能會產生哪些連結點,以及呈現這些連結點時會有哪些成果會出現,最後再總結要執行的事項及工作分配。
原則8 不單調,相同故事可以由不同觀點切入
清楚明確的表示從誰的觀點出發,才會有清晰的主線及可能會跟某些事物產生連結的支線以同一個事件基礎來建構故事時,只需要轉換一下角度,就可以讓不同角色都能夠很好理解整個故事。
舉例來說:2022年世界杯最後獲勝的隊伍是阿根廷、梅西終於舉起大力神盃,在與有追蹤足球的人討論時可以毫不費力的直接描述,但從完全不瞭解近年來足球歷史的人角度,還需要多說明「這是一個從五歲開始熱愛足球並且終其一生都兢兢業業的故事」,再介紹梅西的背景、以及競爭對手等,讓對方產生理解及共鳴。
原則9 有力道,口頭與書面表達各有不同重點
不同的傳達渠道,能夠連結的情感也不一樣,製造相同的敵人、將對方加進故事裡,都是獲得共鳴的方法。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論是何種表達方式,最後都要確認「對方記得哪些內容」,避免溝通不協調或出現失焦的地方,但確認時語氣的修飾很重要。
舉例來說:在書摘的最後一頁、或是簡報的最後一頁,一定都要加上一個重點整理,讓閱讀者能夠檢視是否與撰寫者想法一致、或是協助閱讀者提出疑問。
最後,一定要掌握接受方理解與接受故事的流程,當接受方對想傳達的訊息保持興趣時,更能夠理解談論的內容,並對談論的內容產生共鳴。










留言
張貼留言